联系我们
- 服务热线:400-808-2928
- 咨询热线:18688742064
- 公司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天安云谷二期4栋20楼2002
“专精特新”企业:怎么看?怎么办?_专精特新的理解
“专精特新”企业是中小企业中的一种,指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目前,我国“专精特新”企业有4万多家,“小巨人”企业4762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848家。
“十四五”期间,我国计划培育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十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但社会各界对“专精特新”企业和相应政策的理解存在一定疑虑,对于如何建设、完善“专精特新”企业尚未取得共识。
为何要发展“专精特新”企业?
首先,从外部环境看,世界不确定性明显加大。其次,从国内环境看,当前国内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尤其是中小企业经营压力增大,未来需求不足、原材料价格高企、疫情反复等因素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对产业发展造成了双重冲击。因此,思考如何应对全球以及国内的供应链问题,突破供给约束堵点,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此外,从产业链看,我国面临的“卡脖子”技术已威胁到产业链安全。当前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关系已由合作主导转为正面竞争,发达国家在制造业回流过程中,利用大数据和智能设备替代低技能劳动,从而向价值链中低端关键环节不断渗透,通过对中国“卡脖子”关键技术及数据安全问题实施制裁,阻碍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上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型升级。
最后,我国中小企业在增强国际竞争力、提高劳动效率、扩大就业、促进共同富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我国中小企业面临存活周期短、创新水平低、部分产业超饱和竞争等问题。
“专精特新”企业本质上是专注细分市场、具备特色专业技术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加快培育大批掌握核心技术、具有独门绝技的“专精特新”企业,是应对国内外高度不确定性、保障产业链安全、打破现有困局的重要突破口。为此,政府需要给予相应的容错激励,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从而引导更多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迈进。
会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
中小企业在研发创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以及参与国际竞争方面均面临较高风险,培育一批创新“先锋队”、转型“示范者”和国际市场“开拓者”,有利于突破我国面临的技术瓶颈,促进产业升级和产业集聚化发展。
首先,研发活动投入大、产出慢,培育一批研发“先锋队”企业有利于集中力量突破技术瓶颈。一是在研发端,创新试错成本较高。中小企业虽然研发投入占比高,但绝对值低,往往难以跨越创新的“死亡之谷”。二是在产权端,专利培育和产权保护形势严峻。三是在应用端,知识产权价值实现度较低。我国技术研发所形成的高价值知识产权较少。
其次,企业转型风险大、收益不确定性高,打造一批数字化智能化“示范者”有利于引领产业升级。中小企业转型是共识,困难是现实,“不会转”和“不敢转”的问题凸显。一是企业转型路径不清晰,难以将数字化转型提升到顶层设计、战略高度上。二是转型成本高昂、收益未知、风险较大问题广泛存在。从京东数字科技研究院的调研结果看,我国近70%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投入低于年销售额的3%,42%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投入低于年销售额的1%,仅有14%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投入超过年销售额的5%。众多中小企业面对高昂的转型成本想转而不敢转,处于“转型找死,不转等死”的两难困境中。
此外,国际竞争壁垒高、环境复杂,走出一批国际市场“开拓者”有利于形成产业带动和集聚效应。一是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中面临较高的法律规制风险和市场风险。二是产品认可度不高,市场标准话语权较弱。品牌战略的缺失,成为制约中小企业成长的瓶颈。由我国率先提出、国际通行的认证认可标准和制度较少,国际认证制度建设和引领能力不足。
如何引导中小企业实现“专精特新”?
一是厚植创新沃土,构建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推进工业“五基”领域或制造强国战略明确的十大重点产业领域“补短板”和“锻长板”;加快公共创新平台建设,推动产学研合作,健全科技成果信息发布和共享机制;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企业建立原发性创新“高护城河”。
二是以数字化智能化赋能中小企业,助力产业转型升级。鼓励建设中小企业数字化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工具、技术和解决方案;组织发布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和示范工程,打造低成本、轻量化、可复制的解决方案,为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支持中小企业加强国际合作,开拓国际市场。鼓励和支持重点产业链中小企业在海外设立、并购研发机构,加快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加大质量品牌建设力度,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和商标培育;加强中小企业国外经营投资的风险培训,以及对汇率避险管理、贸易新业态外汇结算、借用外债等的指导和支持。
四是落实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重视“育种扶苗”。利用大数据系统对企业进行精准画像、分类管理、分级预判,既要持续发现和挖掘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又要通过示范效应,引导更多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迈进,组成源源不断的战备力量。
文章来源:科学网https://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22/7/370265.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