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服务热线:400-808-2928
- 咨询热线:18688742064
- 公司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天安云谷二期4栋20楼2002
中国“专精特新”风起——23个万亿GDP城市涌现5000余家创新力企业
中国专精特新企业悄然崛起,成为创新力量的中坚。近日,工信部公示的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中,共有2930家企业入选,使得我国专精特新企业总数接近5000家。这一庞大的创新力量在各大城市中分布广泛,其中北京、上海居于前列,宁波以超过深圳的数量位居第三。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的会议再次强调了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重要性,特别强调了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支持。这也为专精特新企业在各领域蓬勃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专精特新企业数量的增加,不仅体现了国家对创新的高度重视,也是各地方政府创新政策的积极落实。工信部和财政部联合印发的通知中明确,将累计安排100亿元以上奖补资金,分三批重点支持10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
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力的中坚
那么,何谓专精特新企业?通俗来说,这些企业主营业务专注专业、经营管理精细高效、产品服务独具特色、创新能力成果显著。浙商证券指出,当前,约九成以上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要集中在“四基”领域,即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
城市之争:创新力的竞技场
专精特新企业数量的多寡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城市的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根据工信部三批名单的统计,北京和上海分别拥有264家和262家专精特新企业,遥遥领先于其他万亿GDP城市。而宁波、深圳分别以182家和170家居于第三、第四位,成为“专精特新”企业的聚集地。
“专精特新企业数量排名靠前的城市大多是创新创业的沃土,例如宁波和深圳的整体创新氛围就很突出,政府也在非常积极地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中国高端制造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朱明皓表示。
地方政府“组合拳”支持专精特新企业
各地方政府纷纷打出政策“组合拳”,积极支持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和发展。今年1月,财政部、工信部联合印发通知,明确2021-2025年中央财政将累计安排100亿元以上奖补资金,分三批重点支持10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
在政策层面,广州市启动了首批“专精特新”扶优计划培育企业申报工作,总共将选取1000家进行培育。广东省工信厅更是在2021年夏季新品发布会上提出,希望打造专属高规格对接平台,为专精特新企业的成长提供更多的机遇。
不同地区优势凸显:长三角领跑,中西部崭露头角
23个万亿GDP城市中,长三角地区的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占据了40%以上。其中,浙江省以宁波为代表,表现尤为突出。曾刚,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指出:“长三角地区的上中下游产业配套到位,可以通过一体化资源共享,包括科教资源空间流动和商业模式协同互补进行突破。”
而在中西部城市中,重庆、成都和西安的专精特新企业数量相对较多,显示出这些城市在科研能力上的雄厚优势。“未来,中西部城市创新型中小企业突围是大概率事件。”林江,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教授表示。
展望未来:专精特新企业将成为产业链突破口
随着专精特新企业的崛起,各地政府应当加快优化完善相关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专家建议,政府可在融资便利、创新联盟等方面探索更多切实举措。
朱明皓认为,创新土壤是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的关键,决定着能否吸引优质人才和企业,特别是核心技术的落地转化。“只要能借此突破产业链上的‘堵塞口’,这个城市的创新竞争能力就会明显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