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服务热线:400-808-2928
- 咨询热线:18688742064
- 公司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天安云谷二期4栋20楼2002
专精特新:光环之下的实质困境
最近公司洽谈了一笔组合机床业务,初期技术得到认可,但最终却出现了问题。问题的本质在于国内专精特新企业在光环的加持下,却难以解决产品质量和性能的瓶颈问题。在制造业领域,企业众多,但真正用心做专精特新的企业寥寥无几。为何会如此,我们一一分析。
首先,国内专精特新企业多数以产业形式存在,通过采购全球核心零部件组装成一台机床,再申请专精特新认证。然而,真正的专精特新产品是机床的系统和核心零部件。专精特新并非只是创新、开发新产品,更应将现有产品做到更优,实现进口替代。但多数企业解决问题的方式只是简单进行更换,并未深入研究问题根源,导致质量问题频发。
在高端数控机床领域,只有进口的核心零部件才能满足主轴高精度的要求。机床周边配套零件如高性能刀具、夹头、液压筒夹等均需进口,而国内企业即便生产外观相近的产品,质量却无法与进口产品相媲美。这在展头刀、床身铸造等方面都有体现。
专精特新企业的问题根源在于企业无法掌握高附加值产品,因为在自身领域未做到更好。产业链低端水平是因为各个领域都未追求更好,尽管中国产业链完善,但国内企业造不出与进口机床相媲美的产品。
对于专精特新,国家政策旨在推动中小企业向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新颖化发展,解决国内制造业关键技术问题,提升产业链的竞争力。然而,在实际执行中,企业更注重通过购买关键零部件进行二次组装,以此获取专精特新头衔。这种做法背离了专精特新的初衷,企业只在意头衔而非真正解决技术难题。
国内专精特新企业在申请专利时,往往只追求数量而非质量。多数专利是结构普通、功能华而不实,缺乏实用价值。专精特新企业应该注重解决行业难题,而不是仅仅为了获得专利而进行申请。
专精特新领域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企业的责任,客户对价格的过于敏感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企业为了降低成本,选择了低质量的产品,而客户对使用寿命并没有过多的要求。国家标准体系对产品质量的最低要求也是一个问题,企业只做到符合国家标准的最低限度要求。
在专精特新的道路上,企业和国家标准体系都需要改变现有的方式。企业应该注重技术和产品的真实创新,而国家应该对专精特新领域有更为具体的规定和要求,确保企业真正解决技术问题,而非仅仅追求头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