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服务热线:400-808-2928
- 咨询热线:18688742064
- 公司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天安云谷二期4栋20楼2002
“专精特新”是民营企业转型发展必由之路_专精特新
民营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中发挥了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所取得的经济成就与民营企业息息相关,民营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劳动就业和90%以上的企业数量。但与此同时,当前民营企业发展中也面临市场冰山、融资高山和转型火山“三座大山”问题。其中,转型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民营企业只有转型升级成功,才能从根本上有效破解市场竞争和融资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所以,转型升级已经成为民营企业破解发展瓶颈的迫切要求。近年来,中央在政策层面对中小微企业“专精特新”不断加大支持引导力度,鼓励民营企业要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为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指明了路径。
一、转型升级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当前,我们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经济扩张速度会放缓,但消费结构全面升级,需求结构快速调整,对供给质量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必然给企业带来转型升级压力。一些民营企业面临严峻的生存困境,突出表现为“两难”,即融资难和盈利难,“两难”的外因是“两高”,即成本高和税费高,内因是“两低”,即产品附加值低和科技含量低。因此,通过转型升级从而提升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是民营企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然选择。民营企业只有转型升级,向产业价值链高端延伸,才能够消化经营成本上涨的压力,只有转型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才能使民营企业真正摆脱困境,并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专精特新”是国家经济政策的发力方向
2019年8月,党中央在财经委第五次会议首次表示,要发挥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1年3月,财政部和工信部表示,未来5年中央财政安排100亿元以上奖补资金,分三批重点支持10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带动1万家左右中小企业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1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下一步,国家将进一步扩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规模,在已有基础上,从国家层面进一步创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路径,增加数量。今年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准备再培育3000家以上,带动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5万家以上,使“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群体不断壮大。
三、民营企业走好“专精特新”之路需要练好“内功”
对广大民营企业来说,将政策机遇转化为发展动力,把优良环境转化为发展契机,还需要练好“内功”。一是练好“政策消化”功。政府的优惠政策,对帮扶民营企业渡过难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如果民营企业没有过硬的发展能力,特别是如果在敏锐捕捉市场发展机遇,创新产品、经营方式以及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等方面没有长进,那优惠政策的“黄金期”一旦结束,他们仍然会面临生存困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政府出台更多优惠扶持政策的同时,民营企业只有增强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在公平的市场竞争中练就过硬本领,才能将政策真正“吃进去”“消化掉”。二是要练好“全面创新”功。“专精特新”的灵魂是创新。我国经济发展到当前这个阶段,对民营企业而言,科技创新已不仅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国家强调“专精特新”,就是要鼓励企业创新,做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企业要以“专精特新”为方向,聚焦主业、苦练内功、强化创新,把企业打造成为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或者“配套专家”。无论身处什么环境、面对什么发展形势,都要始终坚持从创新找出路、想办法、谋发展。要实现从相对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质量、弱品牌走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质量、强品牌,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三是要练好“人才引培”功。“缺乏人才,招不来,招来了又留不住”,这是中小民营企业向我们反映的最多的问题。民营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人才培养和引进是最为困扰企业家的事情。但稍加分析就会发现,企业表面缺的是人才,实际缺的是一套引进和管理人才的机制。笔者认为,民营企业要想解决好人才问题,首先,企业家要有“人才国际”视野。培养与引进人才必须与国际惯例接轨,按照参与国际竞争的标准来引进和培养人才,这样才能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跨越,创造更多的“中国研发”“中国设计”“中国服务”和“中国品牌”。其次,企业家要有“人才培育”观念。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是无限的,但是行业内的优秀人才是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企业应该更多地立足自己培养人才,两条生产线并行,一条是制造产品的生产线,一条是制造人才的生产线。既要确保企业核心人才队伍稳定,也要加强人才梯队建设,为企业的未来培养人才,特别是培养认同企业愿景、价值观的职业化人才。再次,要有“人才中心”观念。对真正能够影响到企业发展预期的优秀人才而言,他们更看重的是事业发展的舞台。企业要为这类人才提供广阔的施展空间,无论是生产还是科研,每一环节都要以“人才”为中心,资金调配、资源配置都“因人而动”,人才在哪里,企业的关注点就在哪里,发展资源就流向哪里,使生产要素配置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近年来情况显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成果是非常丰硕的,从去年全国数据来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占中小企业的比例虽然不高,但是营收增速、利润率和发明专利成果占有量都分别达到了规上工业中小企业的2.2倍、1.4倍和3.4倍。事实证明,民营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是非常正确的选择。民营企业只要选对发展方向、切实练好“内功”,就能将政策机遇转化为转型升级发展的动力,从而有效破解发展过程中“三座大山”导致形成的发展瓶颈问题,带领企业进入一个能够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良性循环。